新河街道:实施“科创赋能突破”工程见成效
本报讯(蔡建艇 李建霞)过去的一年,新河街道坚持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狠抓科创赋能突破,激发发展动能,突出盐南“科创之核”定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集聚,建成重大项目孵化区、龙头企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承载区,为全区科创赋能提供硬核支撑。
强化要素集聚促突破。街道围绕科创之核打造,紧扣创新需求、遵循创新规律,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强化人才集聚,打造“微创客”空间,制定灵活进出机制。强化园区零散载体的综合利用,积极转为孵化空间,引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营造创业氛围,促进人气向街道集聚。加大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等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强化平台集聚,加大与科研院所合作交流,打造更多的省、市级技术创新中心。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建立知识产权孵化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持续培育机器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区域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强化产业支撑快壮大。推动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源向优势企业积聚,扶持骨干企业做强做大。突出高质量专利运用,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大发明专利的引导服务力度,指导企业加大发明的研发投入,积极与西伏河科创协同中心等相关单位合作,拓展专利的高价值培育中心,重点突出在机器人产业链、绿色低碳产业链等专利上培育和应用。突出高精尖龙头引领,择优做大现有重点企业,加大对辖区内重点企业的培育服务,加快靠大壮大、附强图强,缩短企业上市进程,上大项目、办大产业、求大产出,促进汇鼎智联、大陆智源等2家企业股改上市,提高区域财政贡献率。强化科技品牌重点企业服务力度,确保高倍智能突破行业标准,申报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强化重点培育出效益。常态化开展“走帮扶”活动,深入宣传技术改造补贴等政策,帮助企业开通申报绿色通道,确保应享尽享,2024年全年高企申报20家,通过16家,通过率全区第一;申报科技中小型企业89家;辖区内新增专利授权96件;科技研发投入完成1.52亿元,同比增长24%;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4亿元;完成21项产学研协议签订;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省星级企业上云8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6家;获批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家;获批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高倍智能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三维编织成套智能装备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