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9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副刊
2022年09月01日

伍佑珠溪古镇|走进曾氏大楼,揭开古建修复工作的神秘面纱

阅读量:1262

陈卫江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伍佑珠溪古镇一期即将对外开放,但有一处刚启动修缮的房屋却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古镇现存体量最大的徽式建筑——曾氏大楼。

曾氏大楼,位于古镇共和巷4号,建于清朝末期,是盐城市首批历史保护建筑。

该楼采用徽派与里下河水乡民居特点相结合,坐北朝南两层联体,呈“U”型,内部为七架梁木结构形式,外置走廊,二层为传统木楼板,主房为三间,其东西厢房呈对称分布,院内采用青砖席纹铺饰、青石阶沿,墙体采用传统青砖“三顺一丁”砌筑,厚达60公分以上,两侧山墙为“观音兜”,东山包檐采用五层砖细叠砌,屋面采用传统小青瓦,滴水刻有传统“太平八卦”图案,脊饰采用传统“吉祥富贵”灰塑堆砌而成,弧线精致优美,山花并镶嵌圆形“寿”字砖雕,至今墙体如新,岿然不动。

古建修复工作是文物保护工程的重要部分,古建修缮工程质量对保护古老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古建修复工程不同于普通的施工,在古建筑中,木结构是主要的结构材料,维修工程的性质是由木结构的损坏程度来决定的,需要严格的加固标准和安全防护。古建筑本身不仅是建筑文化的载体,也是历史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对古建施工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古建修复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努力做到最大限度维护古建原有的模样,探究传统文化的痕迹。

在曾氏大楼修缮项目中,就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都在仔细、耐心地进行建筑物的挖掘、剥离、发现、探索,还原建筑的真实面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修缮项目现场,揭开古建修复工作的神秘面纱。

沿着伍佑东西大街向共和巷巷内走去,不远处便是曾氏大楼,整个大楼已用脚手架进行全线加固,工匠们小心地对屋面内部构件进行修缮性剥离,所有的旧材料——老城砖、滴水瓦、旺砖、脊砖等砖类和木楼板、雕花木门等都进行了分类编号储存,专人保管,在后期修缮中,将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复原,匠心铸造。

施工人员将房间内每根柱子底部均进行挖掘,层层剥离,观察每一根柱子的腐烂程度、肌理层数,测量柱子与柱子之间距离是否符合古建规范,来确定屋内房梁位置是否跑偏,最终再根据现状研究形成修复方案,后期进行合理修缮,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师傅们的匠心精神。在房柱的挖掘、剥离现场看到,有些不方便施工的地方,工人们还采取手工挖掘,并将碎砖块小心清理干净。

在主房后侧,施工人员在木结构剥离过程中,通过挖掘出的裸露青砖,石磉与后期增补的红砖对比,推断出原建筑真实的地表高度。

负责该大楼修缮工作的历保集团古镇技术负责人王新军介绍,墩接工艺是木结构修复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每一根柱体的拨离研究,分析不同柱体所处位置,由此推断房屋结构、年限等重要信息并加以佐证。充分考虑每根木柱的腐烂程度、房屋的承重,来制作榫卯与柱子进行完美契合,做到分毫不差、严丝合缝”,他指着正屋中央北侧位置说道,“在剥离二楼木地板时,我有了新的发现,发现了榫眼不连续的情况,而且上部出现门轴上楹,同时后步架有门槽,由此推断出楼梯原先的位置应该是位于主房后间。”

为在修缮过程中不损坏大楼的原有构件,细心的历保团队不但用木工板将小院内原来的青砖地面和墙角一处雕工精美的木质牛腿进行覆盖保护,而且在施工现场还放置了多个手提灭火器材,以确保消防安全。

据了解,该楼不仅是当时伍佑最大的“春茂杂货”旧址,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也曾是伍佑区公所财税所的办公地点,大院天井的西侧曾是原伍佑区政府所在地,因此,保护和修缮好该大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建筑的价值在于它有着独特的造型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古建修复的最终目的是让它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历保集团在保护修复古建筑工作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用匠人精神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尊重历史、还原历史,传承文化,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